《文訊》創社緣起

1983年7月1日,《文訊》由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創辦。初期的目的在為文藝作家服務,蒐集、整理文學史料,為文學歷史奠基,幾年內就做出了一些成績,頗受文藝界、學界的稱讚。但《文訊》不以此為滿足,每期藉專題企畫的方式,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,將各個階段的作家作品、學術思想記錄下來,肯定前輩作家的文學表現,也重視文壇新秀的努力創新。
《文訊》不僅致力於文學史料的蒐集、整理及研究,並試圖呈現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,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。既重視城市文學的繁華典雅,亦從不忽略地方文學 的純樸動人。發行二十多年來,重點始終放在現當代台灣文學整理及研究上,成績粲然可觀,誠為研究當代台灣文學必讀之文學刊物。由於長期的用心經營,我們 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,已經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,可說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。

《文訊》所附設的「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」自始便立下以「文學史料蒐藏」為核心,進行研究、推廣與服務的使命。三十多年來,搭配每一期《文訊》的專題與專欄規劃,同時以專案式的、系統化的方式蒐集文學史料,目前已累積中文文藝圖書十萬餘冊、已停刊或正在發行之文學雜誌,計七百餘種,約六萬冊、作家及文藝活動照片近四萬餘張、作家手稿六千多份、累積近三十年報紙副刊、文化版、讀書版、上百種文學專題資料卷宗、十萬餘筆作家評論資料、八千餘筆作家學者媒體人的通訊錄,而且這些資料還在持續成長中。

「台灣文學照片資料庫」即以文訊擁有之龐大作家照片為基底,將一切珍貴台灣文學資源轉化成數位應用,創造出新的價值與意義,更有助於:

(一) 為台灣文學發展過程的作家創作歷程留下真實的紀錄;
(二) 充實台灣文學發展史中,文學出版社的價值與影響;
(三) 有助於台灣文學社團、文學媒體、期刊的史料搜尋;
(四) 因照片人物、地點等的出現,可以彌補某些斷裂的、失聯的文學歷史。
(五) 本計畫受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建置,期望透過網站分享給社會大眾,並透過數位典藏的再利用,讓大眾得以透過文學影像,喚起對土地、文化、社會的情感,豐富台灣的人文記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