尺寸選擇


3100x4652 px | 109.36x164.11 cm | 72 dpi | jpg
尺寸指南
0個下載點數從您的
圖片庫關鍵字
108年度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 施淑卿 施梓 《南管研究》 小說 論述 散文 傳記 《三港三部曲》 《行過洛津》 臺灣移民史 《約伯的末裔》
更多資訊

照片類型:個人專輯 => 個人

色彩:srgb

原件尺寸:3100x4652

檔案格式:jpg

人物資訊:施叔青

事件名稱:2013年施叔青於「我們的文學夢」系列講座

拍攝時間:2013

拍攝地點:台北紀州庵文學森林

內容描述:施叔青(1945~),本名施淑卿,彰化人。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外文系、政治大學西語系及世界新聞專科學校。1972年曾由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贊助從事平劇、歌仔戲研究;1977年至1978年,得到亞洲基金會贊助,從事「鹿港手工藝研究」,並完成《南管研究》一書;1978年移居香港,任香港藝術中心亞洲藝術節目策畫主任;2003年任東華大學駐校作家。現旅居美國。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,兼及論述、散文和傳記。六○年代的現代主義思潮,加上鹿港古鎮的鄉土色彩,形成她早期文本的主調。小說多以婚姻為題材﹐站在女性立場探討兩性間的情愛糾葛。《香港三部曲》寫城市的悲運與變遷與五光十色的眾生相,以香港殖民地的情境來反思臺灣社會面臨的政治巨變。近期又推出「臺灣三部曲」第一部《行過洛津》,小說呈現了臺灣從嘉慶年間到1895年的常民縮影。施叔青從自身生長的鹿港歷史著手,試圖以小說建構一部臺灣移民史。 延伸閱讀:施叔青〈舉首望故鄉──海外華人作家書寫〉,《文訊》332期(2013年6月),頁99-103

入藏來源: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

人物資訊:施叔青

事件名稱:女作家照片

拍攝時間:2013

拍攝地點:台北紀州庵文學森林

內容描述:施叔青(1945~),本名施淑卿,彰化人。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外文系、政治大學西語系及世界新聞專科學校。1972年曾由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贊助從事平劇、歌仔戲研究;1977年至1978年,得到亞洲基金會贊助,從事「鹿港手工藝研究」,並完成《南管研究》一書;1978年移居香港,任香港藝術中心亞洲藝術節目策畫主任;2003年任東華大學駐校作家。現旅居美國。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,兼及論述、散文和傳記。六○年代的現代主義思潮,加上鹿港古鎮的鄉土色彩,形成她早期文本的主調。小說多以婚姻為題材﹐站在女性立場探討兩性間的情愛糾葛。《香港三部曲》寫城市的悲運與變遷與五光十色的眾生相,以香港殖民地的情境來反思臺灣社會面臨的政治巨變。近期又推出「臺灣三部曲」第一部《行過洛津》,小說呈現了臺灣從嘉慶年間到1895年的常民縮影。施叔青從自身生長的鹿港歷史著手,試圖以小說建構一部臺灣移民史。 延伸閱讀:施叔青〈舉首望故鄉──海外華人作家書寫〉,《文訊》332期(2013年6月),頁99-103

入藏來源: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

圖片庫關鍵字
108年度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 施淑卿 施梓 《南管研究》 小說 論述 散文 傳記 《三港三部曲》 《行過洛津》 臺灣移民史 《約伯的末裔》
更多資訊

照片類型:個人專輯 => 個人

色彩:srgb

原件尺寸:3100x4652

檔案格式:jpg

類似的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