尺寸選擇


2370x3460 px | 83.61x122.06 cm | 72 dpi | jpg
尺寸指南
0個下載點數從您的
圖片庫關鍵字
108年度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 曉風 桑科 可叵 東吳大學 陽明大學 散文 小說 劇本 報導文學 兒童文學 關懷社會 環保 地毯的那一端 從你美麗的流域 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
更多資訊

照片類型:個人專輯 => 個人

色彩:srgb

原件尺寸:2370x3460

檔案格式:jpg

人物資訊:張曉風

事件名稱:2010年張曉風參與文訊「我在我不在的地方:文學現場踏查記」專題

拍攝時間:2010

拍攝地點:台北陽明大學醫學院

內容描述:張曉風(1941~),23歲時即因首本散文集《地毯的那一端》嶄露頭角,榮獲中山文藝散文獎,奠定了文壇才女的地位。曾任東吳大學助理教授、《論壇報》副刊主編、陽明醫學院教授、香港浸會學院客座教授、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教授。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,兼及小說、劇本、報導文學和兒童文學。余光中曾評其散文特色:一、作品能免於六十年代西化的時尚,既不亂歎人生的虛無,也不沈溺文字的晦澀。二、出身中文系,卻不自囿於所謂「舊文學」。三、散文有一股勃然不磨的英偉之氣。四、在風格上能用知性來提升感性,在視野上能把小我拓展到大我。內容倡導環保,關懷社會的變貌,從而深思人生種種際遇,用悠遊的且積極的生命節奏與城市的律動同步。其文筆有豪邁、有溫婉,文字洗鍊,內容深刻精博。在戲劇方面,作者從〈第五牆〉、〈武陵人〉、〈自烹〉到〈和氏璧〉,利用實用的事或物作象徵,貫穿全劇,並偏愛用京劇式的象徵性動作,點破主題,達到高度的戲劇效果。曾主編《中國現代文學大系.散文》、《中華現代文學大系.散文卷》。散文〈炎涼〉、〈第一幅畫〉、〈行道樹〉收錄於國文課本裡。 延伸閱讀:張曉風演講,顏訥記錄整理〈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求的文學〉,《文訊》317期(2012年3月),頁113-117

入藏來源: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

人物資訊:張曉風

事件名稱:女作家照片

拍攝時間:2010

拍攝地點:台北陽明大學醫學院

內容描述:張曉風(1941~),23歲時即因首本散文集《地毯的那一端》嶄露頭角,榮獲中山文藝散文獎,奠定了文壇才女的地位。曾任東吳大學助理教授、《論壇報》副刊主編、陽明醫學院教授、香港浸會學院客座教授、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教授。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,兼及小說、劇本、報導文學和兒童文學。余光中曾評其散文特色:一、作品能免於六十年代西化的時尚,既不亂歎人生的虛無,也不沈溺文字的晦澀。二、出身中文系,卻不自囿於所謂「舊文學」。三、散文有一股勃然不磨的英偉之氣。四、在風格上能用知性來提升感性,在視野上能把小我拓展到大我。內容倡導環保,關懷社會的變貌,從而深思人生種種際遇,用悠遊的且積極的生命節奏與城市的律動同步。其文筆有豪邁、有溫婉,文字洗鍊,內容深刻精博。在戲劇方面,作者從〈第五牆〉、〈武陵人〉、〈自烹〉到〈和氏璧〉,利用實用的事或物作象徵,貫穿全劇,並偏愛用京劇式的象徵性動作,點破主題,達到高度的戲劇效果。曾主編《中國現代文學大系.散文》、《中華現代文學大系.散文卷》。散文〈炎涼〉、〈第一幅畫〉、〈行道樹〉收錄於國文課本裡。 延伸閱讀:張曉風演講,顏訥記錄整理〈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求的文學〉,《文訊》317期(2012年3月),頁113-117

入藏來源: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

圖片庫關鍵字
108年度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 曉風 桑科 可叵 東吳大學 陽明大學 散文 小說 劇本 報導文學 兒童文學 關懷社會 環保 地毯的那一端 從你美麗的流域 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
更多資訊

照片類型:個人專輯 => 個人

色彩:srgb

原件尺寸:2370x3460

檔案格式:jpg

類似的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