尺寸選擇


2951x2003 px | 12.49x8.48 cm | 600 dpi | tif
尺寸指南
0個下載點數從您的
圖片庫關鍵字
108年度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 心井 陳藍 張亞藍 散文 論述 小說 翻譯 《三色蓳》 《牧羊女》 《凡妮的手冊》 《北窗下》
更多資訊

照片類型:個人專輯 => 個人

色彩:srgb

原件尺寸:2951x2003

檔案格式:tif

人物資訊:張秀亞

事件名稱:1985年張秀亞留影

拍攝時間:1985

拍攝地點:台北市自由之家

內容描述:張秀亞(1919-2001),1935年即開始創作長達70年,有「美文大師」之稱,余光中譽之為「亦秀亦豪的健筆」。另有筆名心井、陳藍、張亞藍,1948年來台。來台前,曾主編重慶《益世報》副刊,來台後曾任教靜宜英專、輔仁大學研究所,後又受邀至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擔任客座教授,更曾先後擔任國大代表、國家文藝基金會散文及翻譯評審委員、中山文化基金會散文評審委員。退休後,定居美國。 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,兼及論述、詩、小說及翻譯。50年代的作品富含生命哲理和時代意義,60年代在現實的感受上比較強烈,70年代的作品趨於平淡,表現出對田園生活的渴慕,80年代則回顧創作的足跡,作品妍婉含蓄,韻味深遠,擅長展現細緻的生活體驗,非僅是一昧的懷舊與回憶。作品曾被翻譯為韓文、法文及英文,並有多篇作品被編入學校教材。定居美國後,仍持續創作,文學上的成就獲得美國漢學界的肯定, 其作品與譯作,全部為美國加州大學長堤分校及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永久收藏,美國國會更將張秀亞生平,列入美國國會紀錄以為紀念與崇敬。 散文〈溫情〉被收錄國中國文課文裡。 延伸閱讀:黃秋芳〈激流與風暴交奏出來的河唱──張秀亞女士心性中的柔與韌〉,1988年10月《文訊》第38期,頁263-272

入藏來源: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

人物資訊:張秀亞

事件名稱:女作家照片

拍攝時間:1985

拍攝地點:台北市自由之家

內容描述:張秀亞(1919-2001),1935年即開始創作長達70年,有「美文大師」之稱,余光中譽之為「亦秀亦豪的健筆」。另有筆名心井、陳藍、張亞藍,1948年來台。來台前,曾主編重慶《益世報》副刊,來台後曾任教靜宜英專、輔仁大學研究所,後又受邀至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擔任客座教授,更曾先後擔任國大代表、國家文藝基金會散文及翻譯評審委員、中山文化基金會散文評審委員。退休後,定居美國。 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,兼及論述、詩、小說及翻譯。50年代的作品富含生命哲理和時代意義,60年代在現實的感受上比較強烈,70年代的作品趨於平淡,表現出對田園生活的渴慕,80年代則回顧創作的足跡,作品妍婉含蓄,韻味深遠,擅長展現細緻的生活體驗,非僅是一昧的懷舊與回憶。作品曾被翻譯為韓文、法文及英文,並有多篇作品被編入學校教材。定居美國後,仍持續創作,文學上的成就獲得美國漢學界的肯定, 其作品與譯作,全部為美國加州大學長堤分校及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永久收藏,美國國會更將張秀亞生平,列入美國國會紀錄以為紀念與崇敬。 散文〈溫情〉被收錄國中國文課文裡。 延伸閱讀:黃秋芳〈激流與風暴交奏出來的河唱──張秀亞女士心性中的柔與韌〉,1988年10月《文訊》第38期,頁263-272

入藏來源: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

圖片庫關鍵字
108年度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 心井 陳藍 張亞藍 散文 論述 小說 翻譯 《三色蓳》 《牧羊女》 《凡妮的手冊》 《北窗下》
更多資訊

照片類型:個人專輯 => 個人

色彩:srgb

原件尺寸:2951x2003

檔案格式:tif

類似的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