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片類型:個人專輯 => 個人
色彩:srgb
原件尺寸:2376x3436
檔案格式:tif
人物資訊:向明
事件名稱:2013年向明參加璀璨文藝‧世紀傳遞──文藝雅集
拍攝時間:2013
拍攝地點:台北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二樓宴會廳
內容描述:向明,男,本名董仲元,「董平」為在大陸服兵役時所取之名,後兵籍與戶口名簿上皆以此載錄,另有筆名仲弟、仲哥、冬也。籍貫湖南長沙,1928年7月20日﹙農曆6月4日﹚生,1949年來台。美國空軍電子學校畢業,1988年獲美國世界藝術與文化學院授與榮譽文學博士學位。曾任電子工程師、空軍上校。曾任《藍星詩刊》主編等報刊職務與參與多個協會。曾獲國家文藝獎等多座獎項。向明創作文類以詩為主,兼及論述、散文、兒童文學。詩作方面,其「以生活入詩,更以精鍊的生活語言來表現詩」,喜從生活摘取素材,亦能針砭入時、見微知著。創作風格可分作四期:1951至1969年作品多體現離鄉背井的孤獨感,如〈簷滴〉等;1970至1987年表現出生活安頓及反戰思維,詩風愈趨達練圓熟,如〈妻說〉等;1988至1994年,以《水的回想》為界,展現出詩人在自我追尋中另一境界的生命省思與閒情;1995年後逐漸嶄露對現實的批判與社會關懷,如〈八掌溪現場〉等。散文方面,多描寫緬懷親情、友情、生活心得與時事體悟等感觸。論述方面,1992年,向明與白靈等人合辦《台灣詩學季刊》,創刊精神以台灣土地為中心建構現代詩學,為詩人、評論家、詩友互動的重要園地。1980至1990年代亦於各大報開闢詩話專欄,尤《台灣新聞報‧西子灣副刊》開闢「新詩一百問」專欄,以散文式的筆法,深入淺出地解答現代人對「詩」的疑問,深受讀者喜愛。兒童文學方面,則是撰寫兒童詩,或改寫世界民俗、傳說及童話,文字淺顯易懂且咀嚼有味。 【本計畫由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】
入藏來源: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
人物資訊:向明
事件名稱: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75‧向明
拍攝時間:2013
拍攝地點:台北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二樓宴會廳
內容描述:向明,男,本名董仲元,「董平」為在大陸服兵役時所取之名,後兵籍與戶口名簿上皆以此載錄,另有筆名仲弟、仲哥、冬也。籍貫湖南長沙,1928年7月20日﹙農曆6月4日﹚生,1949年來台。美國空軍電子學校畢業,1988年獲美國世界藝術與文化學院授與榮譽文學博士學位。曾任電子工程師、空軍上校。曾任《藍星詩刊》主編等報刊職務與參與多個協會。曾獲國家文藝獎等多座獎項。向明創作文類以詩為主,兼及論述、散文、兒童文學。詩作方面,其「以生活入詩,更以精鍊的生活語言來表現詩」,喜從生活摘取素材,亦能針砭入時、見微知著。創作風格可分作四期:1951至1969年作品多體現離鄉背井的孤獨感,如〈簷滴〉等;1970至1987年表現出生活安頓及反戰思維,詩風愈趨達練圓熟,如〈妻說〉等;1988至1994年,以《水的回想》為界,展現出詩人在自我追尋中另一境界的生命省思與閒情;1995年後逐漸嶄露對現實的批判與社會關懷,如〈八掌溪現場〉等。散文方面,多描寫緬懷親情、友情、生活心得與時事體悟等感觸。論述方面,1992年,向明與白靈等人合辦《台灣詩學季刊》,創刊精神以台灣土地為中心建構現代詩學,為詩人、評論家、詩友互動的重要園地。1980至1990年代亦於各大報開闢詩話專欄,尤《台灣新聞報‧西子灣副刊》開闢「新詩一百問」專欄,以散文式的筆法,深入淺出地解答現代人對「詩」的疑問,深受讀者喜愛。兒童文學方面,則是撰寫兒童詩,或改寫世界民俗、傳說及童話,文字淺顯易懂且咀嚼有味。 【本計畫由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】
入藏來源: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