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片類型:個人專輯 => 個人
色彩:srgb
原件尺寸:2362x3477
檔案格式:tif
人物資訊:朱介凡
事件名稱:2007年朱介凡接受文訊專訪
拍攝時間:2007
拍攝地點:台北朱介凡自宅
內容描述:朱介凡,男,字依萍,別號壽堂,筆名一平、陳敷、張大山、漆思魯、秋暉等,籍貫湖北武昌,1912年9月28日生,1948年12月來台,2011年10月1日辭世,享嵩壽100歲。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政訓研究班第一期,革命實踐研究院第二十期、聯戰班第九期畢業。曾任記者,《蜀東新聞報》編輯,漢口《現代社會》月刊、《新民報‧浪花》週刊、《膠東新聞‧狂濤》週刊主編,台灣《新生報》撰述委員,漢口《正義報》副社長;亦久任軍旅,曾任師政訓處長與政治部主任,軍校總隊政治指導員與訓育科長,空軍大隊新聞室主任,台灣保安司令部與警備總部政治部副主任;並為中國文藝協會、中國語文學會、中國民俗學會、中華民國專欄作家協會名譽理事。曾獲中山學術獎、中國文藝協會榮譽獎、中國語文學會諺語研究獎。朱介凡創作文類包含論述、散文、小說、傳記。其著作以俗文學方面的研究為主,1940年開始諺學研究,對於中國諺語、歌謠、戲曲等民俗史料的蒐羅、保存,卓有貢獻。《中華諺語志》為其在俗文學研究的代表作,內容包羅各地諺語,又佐以地方故事及民間傳說,豐富而詳盡,成為俗諺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。散文、小說多以自身經歷、身邊瑣事為寫作主軸,對於民族苦難流露出關懷與憂國之思,筆下誠懇,文字質樸。 朱介凡接受宋雅姿訪問。訪問文章〈浮生若夢,盡付笑談──專訪朱介凡〉刊載於《文訊》263期「人物春秋」(2007年9月)。 【本計畫由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】
入藏來源: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/李昌元攝影
人物資訊:朱介凡
事件名稱:
拍攝時間:2007
拍攝地點:台北朱介凡自宅
內容描述:朱介凡,男,字依萍,別號壽堂,筆名一平、陳敷、張大山、漆思魯、秋暉等,籍貫湖北武昌,1912年9月28日生,1948年12月來台,2011年10月1日辭世,享嵩壽100歲。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政訓研究班第一期,革命實踐研究院第二十期、聯戰班第九期畢業。曾任記者,《蜀東新聞報》編輯,漢口《現代社會》月刊、《新民報‧浪花》週刊、《膠東新聞‧狂濤》週刊主編,台灣《新生報》撰述委員,漢口《正義報》副社長;亦久任軍旅,曾任師政訓處長與政治部主任,軍校總隊政治指導員與訓育科長,空軍大隊新聞室主任,台灣保安司令部與警備總部政治部副主任;並為中國文藝協會、中國語文學會、中國民俗學會、中華民國專欄作家協會名譽理事。曾獲中山學術獎、中國文藝協會榮譽獎、中國語文學會諺語研究獎。朱介凡創作文類包含論述、散文、小說、傳記。其著作以俗文學方面的研究為主,1940年開始諺學研究,對於中國諺語、歌謠、戲曲等民俗史料的蒐羅、保存,卓有貢獻。《中華諺語志》為其在俗文學研究的代表作,內容包羅各地諺語,又佐以地方故事及民間傳說,豐富而詳盡,成為俗諺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。散文、小說多以自身經歷、身邊瑣事為寫作主軸,對於民族苦難流露出關懷與憂國之思,筆下誠懇,文字質樸。 朱介凡接受宋雅姿訪問。訪問文章〈浮生若夢,盡付笑談──專訪朱介凡〉刊載於《文訊》263期「人物春秋」(2007年9月)。 【本計畫由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】
入藏來源: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/李昌元攝影